• 中共开平市委党校
    •  
    • 关注我们:
      • 搜索
    您当前的位置: 干部培训 > 学员文章选编
    以实情 干实事 出实绩——《习近平在宁德》读后感【杨 伟】
    发布日期:2020-09-04
    来源:
    打印
    【字体:
    内容导航:

    《习近平在宁德》的字里行间浓浓地洋溢着习近平总书记真挚淳朴的为民情怀,采访对象娓娓道来,一个对党忠诚、勤政为民、锐意改革、求真务实、勇于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,穿越30年时光,向我们悠悠走来。研读《习近平在宁德》一书,灵魂得到洗礼、精神得到鼓舞、思想得到升华、工作得到启迪。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,必须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,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,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在实践中做到创新、实干、担当。

     学习淡泊名利、朴实为民的实干精神,把筑牢理想信念作为行稳致远的“指南针”。习近平为人朴实,他从厦门到宁德当地委书记,作为一方主官,他从不讲待遇、不摆阔气,办公、开会的地方原封不动,住在宁德地委安排的旧宿舍里。从书本配图可以看到,他衣着朴实,基本老三件:夹克衫、中山装、羽绒服。这种朴实为民的真挚情怀是一以贯之的。习近平当年下乡到梁家河,下雨刮风在窑洞里与村民一起铡草,晚上一齐看牲口,白天跟着去放羊,什么活都干,他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说“扛200斤麦子,走十里山路不换肩”。2003年11月10日,习近平接受央视《东方时空》采访时说,“一生就只有一个既定目标,就是多为老百姓做点事。”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,要学习这种崇高风范,不计较个人得失,不追求个人利益,不讲究工作待遇,把干事业当成一种历史的使命。多考虑在任干什么、离任能够留下什么,履职尽责,造福一方。

     学习勤政为民、不忘初心的担当精神,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干事创业的“定盘星”。习近平同志到宁德后,第一件事就是用一个月的时间调研,跑遍宁德下辖9个县市,一双解放鞋、一顶草帽、一条毛巾,全身湿透了就找个地方用水冲一下。提出了“弱鸟先飞” 的发展理念,倡导“滴水穿石”的精神。刚满35岁的习近平,在一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,他“不等、不靠”,以深入调研起步,从不抱怨“工作环境艰苦”“客观条件艰难”。在宁德短短不到2年的时间里,把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宁德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上,下决心带领闽东百姓摆脱贫困。他始终把为民办实事摆在首位,访贫问苦,关心少数民族群众,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违规私建住宅问题,制定“公务接待12条”狠刹不正作风。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,应该重点学习这种担当作为的精神和勇气,以谦虚坦诚、实事求是的精神,以勤俭朴素、真抓实干的作风,要能干事、干成事,在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中锐意进取、勇于担当,不断取得新的进步。

     学习敢为人先、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,把坚持解放思想作为改革引擎的“助推器”。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,时间短但创新多,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实践,在思想、胆识、情怀等诸多方面给宁德干部群众留下深刻印象,并转化成为不懈推进改革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动力。“创新”贯穿习近平同志工作的始终,早年下乡到梁家河,他在农村办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。在宁德施政提出的那些观点和思路,放到现在都是非常恰当和深刻的,如率先提出“扶贫先扶志”、在全国率先开创以“城市宣传片”的形式宣传闽东。习近平说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”。当前,全面深化改革已到深水区,需要啃下硬骨头。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,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,继续勇于先行先试,以改革促发展,以发展倒逼改革,一往无前,才能在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,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。


    相关推荐
     
   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
     主办:中共开平市委、开平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   粤ICP备0507969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