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了《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》这本书,我深深地感动于我党的总书记成长之路的不易。自古英雄多磨难,他的成长中充满了艰难困苦,却又充满了善良的关爱和坚定的意志。我静静地遥想,陕北那块神奇的土地,仿佛就是人生成长最肥沃的土壤。
同时,我体会到总书记在青年时期里,与低层最贫困却又最善良、最淳朴、最包容、最可爱的群众一起度过,可谓是在群众中成长的。直至今日,总书记的各种讲话和报告中提出的理念乃至一些用语,都是来自群众,具有群众性,且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。原来这些知识,来自他在最基层生活、学习和工作时的感悟,是认真阅读人民生活而积累的智慧。
总书记在青春时期的经历,在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方面,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。
一、感恩群众提高传承宗旨的能力
总书记在当知青的岁月里,对群众常怀感恩之心,一路成长为有灵魂有追求的理想主义者,有要为群众办事、善为群众办事的抱负和不竭动力。当时年轻的总书记心中有群众,以群众为大恩人,感恩于群众对自己生活、成长的帮忙、照顾、关怀、爱护,传承父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时刻不忘为群众办实事、大事,以提高群众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为目标,克服一次次的困难和挑战,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在当时来说是群众中的大事,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。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,正是来自对基层群众利益的感悟。这种精神和要求也指引我们保持和提升宗旨意识,在各种工作中能有作为善作为,保持不竭的工作动力。
二、广泛阅读提高学习能力
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没有空过,分秒必争地博览群书,开拓眼界,积累知识,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。青春期的总书记,不但从书本中学,还向群众学、到异地求学,学以致用,成长为一名有抱负有知识有能力有魄力的青年才俊。总书记的成材不是偶然的,是与他长期不懈地读书、实地学习,特别是虚心向群众学习分不开的。离开北京时,他身边最大的财富就是两箱书籍。书籍不但是他困难当中的精神食粮,也是他成长中提升能力的教材。当然,总书记的读书范围不限于自己的所有,包括同伴的、当地知识分子的书籍,都是他阅读的素材,涉及方方面面,包括马克思主义、政治、历史、哲学、文学、军事,等等。当年同行的知青全部都承认,总书记读的书最多最广泛,取得的成绩也最大。他读书的努力,可以说是分秒必争,夜以继日——经常被煤油灯熏黑两个鼻孔。当地群众十分佩服,仿佛读书是他与生俱来的爱好。这种学习劲头,养成了他善于学习的能力,成就了他的超强办事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。七年知青生活,总书记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,做通了不少群众的思想工作,协调了不少群众内部矛盾,办成了不少群众不敢想象的大事,完成了组织和领导交办的事情,敢干事、干成大事,等等。
三、参加劳动提高实践能力
总书记没有在下乡当知青中怨天尤人,逃避现实,推卸责任,而是在群众中身体力行,不怕吃苦,积极参加体力劳动,坚持不懈,成长为集体中公认的劳动能手。总书记是知情中年纪最小的,一开始也不太适应艰苦的农村生活,对农村的生活和劳动也有过彷徨,但是他听从长辈的教导,很快调整过来,扎根农村,深入基层,建立与群众的感情,感悟群众的恩情,与群众打成一片,凭借自身的努力,以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,并为知青在群众中树立正面的典型的形象。一般的知青因生活条件恶劣,体力劳动不投入,一天只记6分工,而年纪最小的总书记却干活不惜力,从6分工开始,逐渐挣到7分工、8分工、9分工、10分工,10分工已经是一个壮劳力的工分,非常难得,体现了总书记劳动能力不断提高,不断得到群众的认可。没有自强不息、艰苦奋斗、以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为中心的精神,是无法培育出这种每天坚持下地干活,还干到最好的层次,得到群众的认可的。
四、学习先进提高建设能力
总书记因为爱好学习,知识丰富,知识面广,对外界的信息有高度的敏感性,善于发现新事物。他一心为群众谋福利,到异地学习先进经验,是真心学、认真学,学以致用,切实提高了办事能力。书中多次介绍了年轻的总书记到四川成都学习办沼气,回来后真抓实干的事迹,既详细又感人。总书记是真心求学,力求学有所得,学有所成,不是走马观花,做做样子。当时到四川学习办沼气的人员比较多,全国各地都有,唯独是来自陕北延川的同志是真心学习,学习的时间最长,跑的地方最多,问得最细致,学习的劲头最足,是真心学,认真学,想要学成方归。这种精神,感动了四川的同志,给予了特殊的帮忙照顾。学习回来后,不是搞形式主义,而是学以致用,回到延川办成了沼气,真正造福延川乃至陕北、陕西人民。这个办沼气成功的过程十分艰苦和曲折,当时村中一些老年人提出种种质疑,事情面临现实各种困难和挑战,但正是总书记以人民利益为重,敢担当敢开拓,不屈不挠,知行合一,一以贯之,才有了陕西第一口沼气,也在全省起了带头示范作用,真正做到了造福人民、回报人民。正所谓志当存高远,没有磨难,就干不成大事。此事体现了总书记忍人所不能忍,行人所不能行,代人之劳,成人之美,正是这种不懈追求先进的努力,自身的精神境界、素质、能力、办事的方式方法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此事也警示我们学习,特别是到外地学习应有的态度和作风。
五、大办实事提高领导能力
总书记年纪最轻,最能吃苦,最能在群众中立志办大事,一步一步提高了自身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。总书记处处为群众着想,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,在办实事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,提高了领导能力,也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建立了领导威信。在长达7年的知青岁月里,总书记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,一心为民,时刻不忘为群众谋幸福,以延川梁家河为主要的工作平台,通过自身的努力,先后入团入党,担任大队书记,带领群众提高生产力,改善生活,办成一件又一件大事,例如办沼气、打井、办铁业社、打坝地、修梯田、引种烤烟、办代销店、办缝纫社、办磨坊(柴油磨面机),等等,在那个时代都是了不起的成绩。总书记也因此得到组织的信任,成为先进代表,成为群众的贴心人,让群众永远难忘。总书记办大事的能力,来自于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悉政策,在符合当时政策条件的前提下,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,想群众所想,急群众所急,敢想敢做敢担当,创办铁业社、代销店等经济实体,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。总书记即使是参加社教工作,也不忘为群众办实事。他在赵家河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,建成了男女分开的公厕,带领群众办识字夜校、打坝、种树等,迅速取得当地领导和群众的信赖,想要把他留下来工作。这样的能力和成绩,正是总书记立志为群众办大事的精神产物。
六、公道正派提高协调能力
总书记是知青中直接得到家庭政治和经济上支持最少的一个,但却是知青中取得学习成果、工作成绩最大最多的一个,如此反差,与总书记的品行和努力分不开的。他始终以人民为中心,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幸福,办事公道,为人正派,对人平等,善于改善群众的生产、生活,还善于调解、协调人民群众内部矛盾,当群众的贴心人,得到领导和群众的广泛好评,建立了坚实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,也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好更广的平台。总书记在成长的过程中,特别是担当了大队书记后,管理的人和事变得复杂了,但是他从尊重人出发,主要抓住思想教育这条主线,团结了群众,化解了各种纠纷和矛盾。例如村里屡教不改的“二流子”,偷鸡摸狗犯众怒,在社会大会上受批判,但是总书记态度平和,以讲道理为主,给他必要的尊重,一条道理一条道理地讲解,说得他心服口服。日后总书记又多次开导教育他,终于令他把毛病改过来,让群众看到书记的工作方法对头,善于团结人。总书记还说服一个开拖拉机的能手当生产队长,体现出了高超的沟通协调能力。总书记建立起村规民约,起到了规范管理、改善村风民风的作用。但是群众的内部纠纷难免时有发生,例如对于打架厉害、影响坏的群众,不得不进行严厉的劳动工分处分,以儆效尤,对于不服的一方,总书记以自己的工分代缴,感动了当事人,也提高了处理群众性事件的驾驭能力。总书记担任大队书记一年多的时间,敢于面对各种不协调不和谐的事情,以理服人,以德服人,真正做到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境界。
以上几点,只是总书记知青岁月的几点简单的体会,远远没有概括好总书记成长岁月养成能力、培育办大事的核心和重点,但是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和养成能力的宝贵经验,已经足以激励我们追求能力的提升,成为我们认真学习、善于学习,敢干事、能干事、干实事的精神动力。